4月27日,“我国纺织产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晋良、俞建勇、周翔、蒋士成,中国工程院二局副巡视员王元晶,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副司长曹学军参加了成果发布会。
据了解,该项目由中国工程院于2016年设立并启动实施,项目研究报告共9章,详细全面阐述了我国纺织产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意在对未来5~10年我国纺织产业发展智能制造进行战略布局谋划。曹学军表示,智能制造是纺织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希望项目研究报告能够得到更好地应用,对纺织行业智能制造发挥指导和引领作用。
智能制造引领我国纺织产业转变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迭代演进,改变生产要素结构的新趋势下,我国纺织产业亟需加快向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转型升级,进一步创造国际竞争新优势,迈向全球同类产业价值链中高端。
俞建勇代表项目组表示,我国纺织产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已经启动,并且在共性技术、智能制造车间示范、数字化智能化纺织装备和工艺、纺织服务制造及网络协同制造、智能纺织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尚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纺织装备和数据缺乏互联互通,纺织制造数据采集、信息融合、智能执行、智能运营能力不足,纺织制造与新一代人工智能融合缓慢,纺织智能制造关键部件、基础件和电子元器件大多依靠引进。而制约纺织产业智能制造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数量众多纺织企业的传统工业思维、纺织科技人才队伍和科技资源力量薄弱、纺织智能制造研发投入不足、纺织智能制造软硬件基础能力弱、跨领域协同不够等。
智能制造对于纺织行业显得愈加重要。俞建勇表示,未来5~10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和收入增长、劳动力成本上升、城镇化持续发展、高端制造战略实施、生态绿色发展持续、互联网经济发展,将促使纺织产业进一步提升市场响应度和全要素生产率、提供更有吸引力的就业、加快走向中高端、节能减排减量、加快发展新模式和智能纺织产品。总体上,智能制造将引领我国纺织产业由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由制造向创造、速度向质量、产品向品牌转变,在国内传统产业中率先走向高端。加快发展纺织产业智能制造,将有助于我国纺织产业在世界纺织科技新一轮变革和产业格局变化中牢牢掌握主动权。
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核心
对于如何推进纺织行业智能制造,俞建勇表示企业要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实际需求为依据来推进智能制造,要做好“数据”这个基本功,把包括物、设备等在内的所有制造要素数字化,也要把人“物化”为数字,把人的各种行为数字化,在此基础上实现数据互联互通,进而实现网络化和智能化,支撑决策和运行。据此,企业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策略,阶梯式逐步推进。
目前,很多人把智能制造理解为自动化或者智能装备的应用,或者从技术角度理解为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俞建勇认为这是对智能制造的片面认识,对于智能制造,要牢牢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这个核心,并且要注重互联网和物联网的综合应用。
正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项目组提出了纺织产业领域智能制造基本范式,即基于HCPS(人-信息-物理系统)的纺织产业智能制造体系,以及基于工业大数据的纺织产业数字化管控体系。这两个范式不仅将HCPS融入到纺织全流程,实现状态感知、实时分析、科学决策和精准执行,而且通过全流程互联互通,智能传感器采集各种数据形成工业大数据,在工业大数据平台上,通过工业软件实现纺织生产的大数据应用场景。
构建纺织产业智能制造体系
纺织产业处于新制造时代。根据项目组的研究成果,未来5~10年,我国纺织行业将通过纺织智能制造基础和支撑技术、纺织产业智能制造新模式技术、智能纺织材料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平台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构建纺织产业智能制造体系,整体提升我国纺织产业智能制造水平。
在这一体系下,项目组提出了纺织产业智能制造三大领域8个方向重点发展任务及相关的总体发展路径和各方向发展路径。
涵盖纺织产业智能制造的三大技术领域是纺织产业智能制造新模式、智能纺织装备及共性技术与标准、智能纺织材料。
8个方向则是指纺织智能制造标准及共性技术、智能纺织装备技术、化学纤维智能制造车间(工厂)、纺织加工智能车间(工厂)、染整加工智能车间(工厂)服装设计与加工智能化、纺织服务制造及网络协同制造、智能纺织材料。
根据项目研究成果,8个方向的重点任务涉及纺织全流程的具体细节:纺织智能制造综合标准体系结构、纺织智能装备(各门类)集成与互联互通标准、纺织智能制造工厂通用技术标准与参考模型、纺织大数据服务与工业互联网架构共性标准、纺织工业物联网平台及仓储与物流、纺织智能制造CPS(信息物理系统)技术、纺织智能制造技术规范和标准;纺织智能传感器与控制单元、智能检测与分析器件、纺织机器人、纺织智能车间(工厂)成套装备、纺织装备制造智能化;化纤生产智能化装备与系统集成、化学纤维数字化与智能化制造执行控制、化纤企业网络化与智能化管理系统;智能化纺纱车间(工厂)、智能化机织车间(工厂)、智能化针织车间(工厂)、智能化非织造车间(工厂);印染产品性能快速检测方法、纺织品印染加工工艺数字化虚拟模型、印染工作液浓度在线精确监测及控制技术、印染设备接口与协议标准、生产计划自动排程技术;服装产品流行趋势智能化预测、服装智能化设计、智能化服装3D打印技术、成衣智能化生产加工;纺织服装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技术、网络协同纺织制造技术、纺织装备远程运维及工艺优化服务技术;智能调温纺织材料、智能形状记忆纺织材料、智能变色纺织材料、电子信息智能纺织材料。
在此基础上,项目组提出了基于CPS的纺织智能生产技术、新一代纺织服装产品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技术、智能纺织装备及纺织加工智能化技术、服装绿色智慧制造生态系统、柔性智能可穿戴纺织技术、纺织产业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支撑平台等六个重大专项建议。